上周参加寿文彬的餐饮行业战略研讨训练,颇有收获。
寿文彬是我在服务品牌蔡大胖(平价炸物连锁,四川省就超过300家门店、妥妥的区域老大)时认识的,当时只是知道蔡大胖在第一次发展受限时,寿老师深度分析后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战略:定位到5元价格带的炸洋芋和炸物,再去倒逼自己的研发、供应链和运营。
这个战略让蔡大胖快速从20家门店跨越到300家门店,彻底从一盘小生意跨越到区域连锁品牌老大的地位。
当时陪蔡大胖创始人和寿老师走访市场过程中,寿老师对人性的洞察、品类发展背后逻辑的高度让我刮目相看,提升了我不少在餐饮场景下的认知:比如在高流量的场景如何定价和商品设计、社区场景如何定价和商品设计;不同品类、不同竞争下的战略思考是什么?
交流中才知道,原来天价白酒整体的思路框架也出自他的设计,并且了解了这个战略背后的人性及市场逻辑。
寿老师的这些思考,以我的认知来看,不是可以从哪里学习得到的,一定是在市场磨砺过程中悟道出来的:就如禅宗六祖慧能,是自己顿悟出来的,不可学、无法模仿。
上周本来时间上已经有安排,寿老师说这次战略研讨会是第一次,但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他从不以授课来进行宣传自己,这次是自己特别想开一个这样的课程来帮助品牌创始人梳理梳理思路,因为看到新的周期下太多创始人的焦虑和疑惑。
今天主要聊聊课堂上遇到福建的一个品牌--学长的茶,在厦门同安有自己连锁门店,在一条长度1公里左右的大街上,有七家门店。
他在研讨中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品牌是否需要学习其余当红品牌做些优化和调整?是否在店型、产品等方面需要优化。
寿老师先问了一个问题:你现在门店赚钱吗?盈利能力如何?
创始人回答说:非常好啊,学长的茶是同安少妇的首选茶饮品牌,我每家门店都是盈利的,盈利还非常不错。
再问:开了多久了。最早的门店开业有七八年了。
寿老师问:你为什么想要升级或者调整呢?
回音:我看其余品牌做得不错,想是否需要优化优化。这个创始人超级帅,并且非常有型,从穿戴和形象来看,一定是特别有性格那种。
寿老师直接回答:活得这么好,就不要去看市场中那些看似领先的品牌学习了,保持你自己的特征就可以了,一定会不错的。这么长时间内,是用你的特性获取了不少忠实消费者,那就持续发挥你的特性,保持你的特性,让忠实消费者去带新的消费者来即可,你的特性就是最佳的市场竞争力。我非常赞同寿老师这个建议。
现在创始人都非常愿意学习,定位也好、新营销也好、数字化私域也好,太多噱头的内容扑面而来,说实话、大量的都是事后诸葛亮,就是总结一下成功品牌的成功逻辑来销售给创始人,不少创始人洽洽就中招了,认为咨询公司提出方案可行,于是丢弃自己的特征,去迎合所谓新的潮流和趋势;甚至有些是完全不同品类、品牌成功的逻辑,最后把自己搞得四不像,让消费者不知道品牌有啥了,于是放弃品牌而去,调整后不久门店就开始业绩快速下滑。
大量的区域品牌,你能够开出多家门店,能够持续盈利,并且每家门店都能够盈利,肯定是做对了不少的事情、这些事情中的特征可能自己都没有梳理,但市场中现在的百城万店确实很吸引人,总容易让区域品牌去了解、去学习甚至去模仿,往万店路径上进军。但你没有了解,不同品类、不同资源、不同发心、不同阶段、不同规模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实际上只有创始团队才最了解消费者为什么到你这里持续复购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观点和寿总完全一致,区域品牌把现在成功的原因整理出来,去放大即可,一般来说,会是在产品、服务、场景体验上找到消费者喜欢的特征;
再就是区域创业者,一般都会有区域资源,那就把区域合适的门店资源全部挖掘出来,就算是在一个区县,都可以先把这个区县的资源找出来,让品牌的利润最大化再说。
这个时间点千万不要乱跑、乱开店。也不要随意学习大品牌的打法,更不要去和什么牛逼的品牌咨询公司进行合作,绝大部份品牌咨询公司能找出些你需要进行优化的点出来,但他不可能这么快理解你、能够懂你成功的底层原因的。
既然现状不错,就做好自己、把自己最真的本色发挥到极致,在一个区域中先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这是区域品牌面对任何经济情况下都需要保持的战略定力。上一篇: 下个十年要靠低毛利率、高毛利额跨越过去
下一篇: 特许连锁品牌突围,从砍店开始。